《沙丘》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弗兰克·赫伯最著名的小说,曾获得科幻小说雨果奖和星云奖,还曾被《轨迹》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佳科幻小说。
《沙丘》构建了环境恶劣的厄拉科斯星球这个沙丘世界。《沙丘》的第一部出版于1965年,《寂静的春天》也出现在一个时期(1962年出版),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被严重破坏,环境保护开始被社会所关注。从196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也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最为紧迫的全球任务。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圈,也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心理方面。
气候变化造成全球变暖,持续的炎热天气会让人更加急躁:当外界的温度升高,人们的脾气也容易变差。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难受、偏执,这种情绪下人们更容易不耐烦、发脾气。早有研究显示,热天会增加暴力和对抗行为。比如炎热的天气还会影响赛场上的碰撞和冲突。夏天犯罪率也有所升高,在美国,夏天的谋杀和侵犯案件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2.6%,越热的夏天,升幅越大。
越热的天气,司机就越容易生气上火。2015年的一项西班牙研究比较了近12万起汽车交通事故,结果发现,热天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比一般天气高7.7%。
除了冲突之外,最近的研究还指出炎热会导致自杀率上升。环境污染也影响着认知功能,有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影响儿童的认知发育和注意力控制,还有研究则指出空气中的PM2.5浓度与认知衰退有关系,某个污染指标越高,该地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就越高。
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更多的极端灾难和自然灾难。面对这些威胁人身安全乃至生命的灾难事件,人们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当负性反应程度剧烈、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不同的心理、行为和精神问题,比如焦虑、抑郁、酗酒、暴力行为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精神疾患,其症状包括再体验、回避、高警觉状态和负面的认知和情绪概念。
高警觉是指个体会产生闯入性的创伤情境再现,从而反复体验当时那种痛苦、焦虑的感觉。避免再度体验痛苦,个体会主动回避一些可能引发创伤体验的事物,会避免故地重游或旧事重提。高警觉状态是指对细小事件都可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应,还表现为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在创伤事件之后,情绪通常会持续低落,并会对原来感兴趣的事务丧失兴趣,或表现出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他们也可能对自己、他人、社会抱有负面的态度、持有非理性的负面观念,比如把灾难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认为未来没有希望,还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避免和他人交往。
气候变化还会让原本水草丰茂的地方变成荒漠,人类难以生存,就如《沙丘》中的厄拉科斯星球一样。人们不得不迁徙移民,到新的地方定居。不论是建设新家园还是融入新社会,都伴随着各种压力,需要适应新环境、应对新问题。适应障碍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心理疾患,是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
《沙丘》这本书的创作背景还与石油危机有关:不论是沙漠的设定,还是争夺的稀有香料,都影射中东产油区。随着气候变化而导致的资源危机同样会成为潜在的心理健康威胁,“资源竞争假说”早就用来解释个人乃至地区、种族间的冲突形成,也是个人参与恐怖主义的原因之一。
人们还可能对于“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充满焦虑。他们并非亲身经历气候变化或者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不断接受到媒体上关于气候变化的负面信息而导致悲伤、焦虑、甚至恐慌。气候变化可能直接威胁到我们的认知体系——当蓝色的地球变成沙漠,当生态环境不再美好,当很多动物甚至是人类的生存状态受到严重破坏,我们从小建立起来的关于地球环境的信念、对于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受到严重威胁。
对于由于人类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可能会让我们质疑原有的价值体系,我们也会因为身为人类一员而感到愧疚和厌恶。我们还可能对于这些现象的出现感到迷惑或不解,对现在和未来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进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慌。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破坏会影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有效整合、重建旧体系,就可能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
在《沙丘》第一部结束时,主人公有句独白:“我头脑里有某种意识在苏醒”。我们人类早已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危害,变化不是一日造成,逆转这种变化更需要持续的努力。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