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逆行人生》,讲述的是在IT企业里做到中层的高志垒,突然被裁员之后的故事。人到中年,上有老小有小,失业的高志垒在求职中四处碰壁,后来机缘巧合成了一名外卖员,经历了高潮与低谷,他的人生重新再出发。
电影里,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突然面对失业,可谓是重大的人生转折。《逆行人生》虽然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剧情更多聚焦在了“逆行”,对“逆境”的展开也主要集中在现实困难上。影中的主人公一家人总是抱有希望和决心,即便短暂的沮丧也很快重拾信心。
实际上,失业与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之间存在强烈的联系。心理健康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就业能力、找到工作和保持工作的关键因素。失业会导致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对生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抑郁、焦虑和自尊心降低。失业不仅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增加,而且加剧的焦虑和抑郁反过来也可以预测未来的失业。在那些失业时间较长的人群中,抑郁、焦虑和自杀的风险尤其高,据估计,长期(时间≥12个月,数据来源于经合组织,2016年)失业者的抑郁症诊断率可能高达50%。
对于中年人来说,失业可能会严重干扰到生活质量和人生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工作需求——没钱的万万不能的。其次是安全需要,稳定的工作除了带来稳定的收入之外,也极大降低了不安全感,提供了物质和心理上的保障。工作不仅是重要的社会交往场合,也是人们获得尊重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少人将工作上的成就视为衡量自我实现的标准,失去工作也就意味着自我实现的失败。
电影展现了失业对各层次需求的打击。跟普通中年人一样,高志垒上有老下有小,有高额房贷要还、有国际学校学费要交,还有老人的医药费、护理费,由于存款被套牢,没有收入意味着生病缺钱治、房子断供、孩子不得不转换学校,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受到威胁。刚得知被裁员时,高志垒的第一反应是愤怒,他的反应是破坏性的——将椅子砸向会议室玻璃,他认为自己多年的付出没有受到尊重。讽刺的是,他被裁员还是根据他自己曾经开发的软件“精准计算”出的,自己的成果反而成了摧毁自己的利器。随后他还得知,自己的职务更是被原来看不上的手下所取代。离开公司,原有的社交面临崩塌——工作了十几年的公司弃他如蔽履,原来提携的同事也避之不及,甚至在他当了外卖员到原来的公司送餐时,还受到前同事的冷嘲热讽。
年龄较大的失业者可能会面临收入减少、失去成年期核心角色,以及身心健康受损的风险。在当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工作角色”成为了最重要的社会身份,定义着“我们是谁”。除此之外,工作也为其他社会角色提供必要保障。在电影中,男主人公非常符合男性的传统性别角色,在家庭中被赋予“养家”的角色:妻子早早辞职成为家庭主妇,父母在社区开着小超市补贴家用,他是家庭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一家人的“主心骨”。为此他也不得不扛起传统性别决策和社会身份对他的期许:坚强、有担当,在失去工作后的相当长时间里瞒着家里人,甚至在被家人发现丢了饭碗之后,也要逞强说是自己主动辞职、工作也马上能找到。男主人公的父亲更是传统男性的代表,甚至在认为自己可能成为家里人负担的时候,有了结束生命的想法。
对于中年人来说,失业尤为艰难,一旦失业、就可能面对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以电影男主人公为例,在失业后的几个月内,他还是希望找到和原来职位薪水相当的工作,但却在求职中处处碰壁,最多的是受到了年龄歧视:人到中年、体力脑力不如年轻人,工资待遇却一点不少要,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被指桑骂槐,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
失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是适应原有社会身份的丧失和变化,调整相应的认知和行为。对于失业者找工作和再就业的研究发现,行为和认知的自我调节也对找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起到重要影响。高志垒走投无路成为了外卖员,但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适应身份角色变化带来的强烈反差:原本工作中的游刃有余,变成了成为快递员的屡屡受挫;本来自己是被服务的对象,“可以”对外卖员发泄不满,几个月后自己也成了练习“微笑”的一员,直面顾客的刁难和脾气。研究指出,对于失业后心理问题的缓解与治疗,行为认知疗法十分有效。就像电影中,面对压力和冲击,男主人公也经历了从行为到认知的改变和调整。
虽然失业的确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很多时候“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坚强”。人们往往认为,中年群体在心理上受失业打击最大,因为这个群体通常有家庭责任、更依赖经济收入,并且对职业有强烈的承诺。然而,对多个关于中年失业问题的研究的分析发现,失业者的年龄、心理压力和失业之间存在曲线关系,年轻失业者和接近退休的老年失业者显示出最高的压力水平,中年失业者反而能较好应对失业带来的压力。相比年轻人,中年人更能接受现实;相比老年人,中年人也更有能力应对困难,在失业面前,他们展现了在逆境中的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人们面对困境和威胁时还能维持积极态度、快速恢复和适应新挑战的能力。心理韧性与健康情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显著相关。电影的主人公在这些方面都有优势,首先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起码的生存保障;其次,他正当壮年,健康状况甚至由于当外卖员有了好转(由依赖胰岛素,到不需要胰岛素)。更不用说,他还有能够甘苦与共的家人,以及热心友善的工友们,最后更是依靠着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逆行成功。
人生漫长,怎会没有曲折和低谷,保持强大的内心,笑对人生,哪怕是在逆境中,也可以逆流而上。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