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科学连线
首页  >  专题活动  >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  >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  >  科学课科学连线
直播小组
直播小组第一时间为您呈现精彩科学事件。
科学连线第二十一期:对话诺奖——21世纪生命分子与人类福祉
分享到:
2021-10-21 15:32:03

科学连线活动,对话诺奖,科学连线第二十一期开播时间

“生命分子”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这两种核酸,以及蛋白质等。这三类生物大分子都是“生物聚合物”,是在体内(现在也在体外)通过一定数量的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其中,核酸的组成单位是四种不同的核苷酸,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则是20种蛋白氨基酸。
由于蛋白质与生命体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人们对蛋白质在健康生命体中的功能及其在疾病生命体中可能出现的功能异常非常感兴趣。因此,许多与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成为药物开发的热门靶点,而这些靶点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及治疗疾病。
10月30日16:00,“科学连线”将与大家共同认识“生命分子”,本次节目我们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他将就《21世纪生命分子与人类福祉》这一主题为大家分享核酸和蛋白质的线性化学结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寿命的影响。
在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领域研究攻关。人体含有800多种与日常生理功能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因此它们也是一类极具吸引力的药物开发靶点。
此次我们还邀请到了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徐菲研究员、刘东升副研究员作为对谈嘉宾。节目还将带领大家云游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参观核磁共振平台、高通量实验室。研究所的远景目标是整合分子、细胞和器官的成像数据,发展整合生物学方法并构建原子分辨率的人体模型——虚拟人体,以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新药研发能力。
主讲嘉宾: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

库尔特·维特里希是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结构生物学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学教授及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代表性成果包括在溶液中用核磁共振测定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以及使用横向弛豫优化光谱(TROSY)原理进行大超分子组装的核磁共振实验。这些技术方法多年来应用在高等生物的分化、免疫抑制和神经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库尔特·维特里还曾荣获诺贝尔化学奖、Louis Jeantet医学奖、京都先进科技奖等重要奖项。
对谈嘉宾:徐菲

徐菲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助理所长、生命学院终身副教授。近年来围绕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膜蛋白结构药理学开展了一系列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已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包括《Nature》、《Science》等发表高影响力论文多篇。
对谈嘉宾:刘东升

刘东升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Kurt Wüthrich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究。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是隶属于上海科技大学的一个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聚焦于跨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数据整合及通过构建原子分辨率的虚拟人体深入理解人类疾病,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在与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为我国重大疾病治疗新药的自主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几年间,iHuman的研究团队在多个重要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获得突破,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上分别发表文章4篇、5篇和2篇。各类科研人才齐聚,加上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严谨务实的科研氛围,开放活跃的学术交流气氛,iHuman这个年轻的研究所已展现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