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国科学技术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季体育运动项目知识与技术推广普及创新平台构建”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科技冬奥”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感受奥运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参与冰雪运动,传承奥运精神,点燃科技梦想。让我们跟同学们一起提前感受科技冬奥的氛围吧!
探寻冰雪文化:“冰陀螺转转转”
中国的冰雪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冰上运动流传至今,其中冰陀螺就是中国北方冬季常见的一种传统民俗冰上游戏。将绕着绳子的冰陀螺放在冰面上,用力一拉绳子,它就能旋转起来。我们只要不停地抽打它,它就能不停地转动。
怎样才能让冰陀螺转得更久?冰陀螺的稳定性和转速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冰陀螺转转转”活动中,同学们亲手设计制作了冰陀螺,并通过探究“转盘大小的区别”“转盘高度的差异”“配重分布的较量”“接触表面的对比”等环节认识到:冰陀螺受力旋转时,因其各方向离心力总和达到平衡,所以冰陀螺能暂时用轴端站立并保持平衡。但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地面摩擦、重心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旋转的力度逐渐减弱。等到旋转的动力消失时,冰陀螺也随之左摇右晃地倒下来。
在“配重分布的较量”探究环节,同学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厅,通过体验“转动惯量”展品,并分别转动、测试两个不同配重分布的冰陀螺发现,配重集中的冰陀螺转动时间较短,而配重分散的冰陀螺转动时间较长。此外,同学们还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创作,每个人都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冰陀螺作品。
同学们在探索“冰陀螺”的旋转之力
同学们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冰陀螺
探索冬奥场馆:“雪如意的奥秘”
跳台滑雪被称作“勇敢者的飞跃”,对选手的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在探索“雪如意的奥秘”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手拼搭,进一步认识了这座独具中国特色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两条赛道分别由大跳台赛道和标准跳台赛道组成,而每条赛道都由助滑道、着陆坡和停止区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试着在跳台对应位置拼贴运动员的分解动作,并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跳台滑雪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滑行速度、弹跳能力、动作精确度、空气压差和阻力。
在完成顶峰俱乐部和看台区的拼贴后,同学们发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之所以被称为“雪如意”,是因为从俯视角度看,它与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S形曲线契合。同学们不禁感叹,没想到蕴含着诸多科技奥秘的冬奥场馆,还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雪如意”的拼搭活动
同学们完成“雪如意”的整体模型
探奇冬奥运动:“冰壶”对对碰
冰壶需要运动员具备体能、战术、心理和运动智能。其中,轮椅冰壶是中国代表团在冬残奥会上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冰壶项目,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桌面冰壶制作、探究和冰壶对对碰活动。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轨迹的影响”探究环节,同学们在普通木板、涂油玻璃板、洒砂玻璃板上分别进行冰壶“滑行距离”“滑行时间”“偏离中心距离”测试,同学们发现:摩擦力不但会影响物体的滑行距离、时间,还会影响物体的直线与曲线运动。在冰壶对对碰竞技对抗活动环节,同学们展开冰壶对抗赛,领略到冬奥项目背后的科技力量,并通过亲身体验,深感残奥运动员在肢体受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运动、追求卓越的不易和可贵。
同学们在进行冰壶对抗赛
“科技冬奥”主题营共绘奥运五环活动现场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冬奥系列活动让参与其中的青少年们在浓浓的冬奥文化氛围里,感受科技冬奥的魅力,点燃科技梦想,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到来充满期待!
文图/叶肖娜 杨楣奇 张磊巍(中国科学技术馆)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