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离不开无线网络,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离我们最近的星球 ——月球上,未来同样也能够使用无线网络。
为什么在月球上建设无线网络?
但在月球上建立无线网络,显然不是为了刷短视频和发朋友圈这么简单。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各国都在忙着制定自己的月球探索计划。美国计划在2024年登陆月球南极,欧洲航天局想要在月球南极建立“月球村”,俄罗斯则打算实施一系列任务并在南极建立“月球基地”。我国也计划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争取在2035年之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好比我们盖房子,第一步要先夯实地基,第二步才能考虑逐步扩建。
科学家将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覆盖约100公里范围的小型科研基地。基地将配备多种高科技设备,支持各类科研活动。尤其在地月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的加持下,该基地将实现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和国际合作等多种任务的无缝对接。这个基地将作为月球科研站的起点,为后续的更大规模建设打下基础。
科学家预计将在2050年前,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更大的综合站网。这个网络将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月球南极站为核心,同时覆盖月球赤道和背面的探测节点。该大型综合站网将形成长期无人、短期有人、功能完善、持续稳定运行的科研平台,为科学家在月球上进行更广泛的探索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支持。
在月球建立无线网络的模拟示意图
而无线网络正是构建月球基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要素。举个例子,在月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无线网络可以协助运输建筑材料和物资,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当科学家需要建筑材料时,他们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指令,由“月球快递”将材料送到指定地点。无线网络还能管理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材料的安全和准时到达。
不仅如此,有了月球上的无线网络,探测器就像安装了“千里眼”,可以拍摄月球表面的高清照片,收集土壤样本,甚至探测月球内部的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这些数据将实时传回地球,帮助科学家更及时地了解月球的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决策。科学家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实时指导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操作复杂的实验设备。
无线网络还是月球的“大脑”,可以管理、协调基地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如生命支持系统、能源供应系统、通信系统等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除此以外,无线网络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当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时,无线网络会立即发出警报,通知航天员或科学家及时处理。
对于未来在月球上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来说,无线网络就像他们的“生命线”。航天员在月球表面进行出舱活动、建设任务或者科学实验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科研站内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指令和反馈信息。无线网络还可以连接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等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科研人员可以在地球上实时监测航天员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立即采取措施。
玉兔二号月球车正在工作
在月球上建设无线网络难在哪?
不过,当我们憧憬着月球上的无线网络时,不可忽视的是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这使得月球无线网络建设面临着诸多难点与挑战。
难点一,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温度可高达127℃,夜晚则可降至-183℃。这对通信设备的电子元件和材料提出了极高要求。为了克服极端温度的影响,通信设备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设计。例如,使用耐高温、耐低温的电子元件和材料,设计具有良好散热和保温性能的设备外壳,确保通信设备在极端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
难点二,月球上没有现成的电力供应,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自给自足。目前,探测器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获取能源,但月球的昼夜交替周期长达14个地球日,太阳能电池板在夜间无法工作。因此,未来还需开发新型能源存储技术和探索其他能源获取方式(如利用月球上的核能资源)。
难点三,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利用电离层反射信号,这使得信号传输变得更加困难。科研人员需要设计出高效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确保在月球环境下信号的稳定传输。此外,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遥远,信号传输需要克服巨大的延迟和衰减问题。
模拟能上网的月球科研站示意图
可见,想要在月球上建设无线网络就需要克服月球环境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为应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通信和导航技术,以确保月球基地的安全和有效运行。未来,这些技术将不仅仅服务于月球探索,还将为更广泛的太空探索提供关键支持,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旅程铺平道路。
部分信息来源于央视网、光明网、中国航天报等
(科学性审核:刘勇,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