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莫尔”号毁容记
2019-09-23 23:23:00“欧内斯特·G. 斯莫尔”号是一艘美国制造的“基林”级驱逐舰。同级军舰总共有98艘,而它排行第50,在众多兄弟中属于既不冒尖也不垫底的“老实孩子”。(“欧内斯特·G. 斯莫尔”这个名字有点儿长,还挺难念,咱们还是简称它“斯莫尔”号吧。)
“斯莫尔”号全长119米,满载排水量3516吨,最高航速35节,装有6门127毫米主炮,12门40毫米高射炮,11门20毫米高射炮,以及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它既没有伟岸挺拔的身躯,也没有太强的“武功”,更没什么骄人的战绩——它建造于二战末期,正式服役的时候已经是1945年8月21日了,连二战的尾巴都没抓住。
不过,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大众脸”,在接下来的朝鲜战争中结结实实地露了一把脸,哦,不,是“丢”了一把脸——它被人造的强力武器和大自然的“暴脾气”给毁容了。这艘军舰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非同寻常的故事,或者说事故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1951年10月,朝鲜战场战事正酣。美军出动了“伦多瓦”号航母,对朝鲜的兴南区域进行了一通狂轰滥炸,而“斯莫尔”号驱逐舰则负责给“伦多瓦”号航母护航。10月7日,给航母老大哥跑腿儿的“斯莫尔”号一个不小心,一头撞上了朝鲜布设的水雷,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巨大的水花冲天而起。“斯莫尔”号的船身随之摇了三摇,晃了三晃。
这场爆炸实在是太惨烈了,水雾散尽之后,只见“斯莫尔”号的舰艏都要被炸断了,只有一点点船壳板和后面的舰身相连,眼看着就要整个掉下来了。那视觉效果真可以用“藕断丝连”来形容。在这场爆炸中共有9名舰员死亡、18名舰员负伤。不过,凭借强大的损管能力,“斯莫尔”号还能勉强支撑,并没有沉没。
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触雷四天之后,海上的天气变得糟糕起来,大风大浪频频向“斯莫尔”号袭来,本来就摇摇欲坠的舰艏再也经不起折腾,终于“咔嚓”一声断掉了。这回再看“斯莫尔”号,它已经彻底成了“断头”军舰,舰艏从原来的一号主炮塔后面齐根断裂,军舰的横截面清晰地显露了出来。于是,本来“屈居人后”的二号主炮塔现在“晋升”为一号主炮塔了。
要想保住“斯莫尔”号就必须赶紧让它进港修理。虽然关闭舰体断裂处的水密舱门可以保证军舰在静止状态下不进水,可一旦航行起来,军舰前方的水压升高,水密舱门难免会被水流冲破。于是,“斯莫尔”号只好“屁股朝前”,倒退着航行,以6节的速度行驶到了远在300海里之外的日本军港——吴港。此后,它又辗转到了日本军港横须贺。在那里,日本人为它安装了一个短小又“蠢萌”的三角形临时舰艏,好像直接装在了胸口一般,让它成了一艘“缩脖”军舰。
依靠这个滑稽的临时舰艏,“斯莫尔”号硬是横渡太平洋,成功开回了美国军港圣迭戈。经过一番修理之后,它最终接上了一个和“断头”之前几乎一模一样的舰艏,恢复了往日的“颜值”。
1971年,美国把“斯莫尔”号转让给了台湾当局,“斯莫尔”号也更名为“富阳”号,成了当年亚洲第一大驱逐舰队——“阳字舰队”的一员。“富阳”号于1999年除役,2003年作为靶舰被击沉,结束了有惊无险的一生。
作为侵略者的帮凶,“斯莫尔”号在朝鲜战争中的“断头”与“毁容”纯属咎由自取。不过武器是用来维护和平,还是用来发动战争,全凭操纵武器的人。与其去指责一种武器助纣为虐,不如努力增强自身的实力,让那些妄图发动战争的人不敢轻举妄动,这才是保卫和平的现实之路。
本文来自《奇趣百科·军事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