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通过微生物寻找地外生命


图片来源:Nuttawut Uttamaharad
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是“孑然一身”的吗?从1959年起,著名的Seti计划(探索地外文明)就开始试图搜寻这个答案。美国天文学家Carl Sagan和许多其他人认为,宇宙中绝对存在其他类似人类的文明,并且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但是怀疑论者并没有被说服,他们认为缺乏相关文明的证据,这表明地外文明极为罕见。
但是,如果其他类似人类的文明不太可能存在,那么是否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生命——也许比我们更适合在宇宙中发展?这些生命形式有可能会互相交流吗?我们发表在《生物系统》上的新研究表明,这是可能的。像细菌这样的微生物,可能是宇宙生命的统治者——它们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展示了微生物是如何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模仿Seti计划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微生物,我们需要挑战自己以人类为世界中心的偏见。尽管我们很多人把微生物看作是会导致疾病的单细胞生物,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微生物是组织松散的多细胞群体。例如,细菌就是作为有数十亿群体成员的社会而存在,它们是具有“思考”和决策能力的群落。
一个典型的细菌菌落就是一个控制论实体——一个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超级大脑”。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所有细菌菌落可以相互连接,成为名叫“细菌圈”的全球细菌超级系统。在过去的三十亿年中,这张遗传信息的“互联网”一直在调控地球上有机元素的流动,这种调节方式将永远高于人类的能力。比如,它们能再循环重要的营养元素,如碳,氮和硫。
即使时至今日,细菌仍是地球上最占主导地位的生物。如果把细菌赶出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就会逐渐崩溃。因此,细菌可能比我们更适合宇宙间的旅行和交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细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至少三年。此外,细菌可以以休眠状态存活数百万年,显然,微生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实际上,多个版本的胚种假说都支持了这一观点,该假说认为微生物能够在宇宙中生存并传播。近期的数学模型证明,微生物不仅可以在太阳系中传播,还可以在整个银河系中传播。
微生物的探索地外文明之旅
那么微生物Seti是如何运行的呢?我们认为细菌圈可能会复制人类Seti的所有步骤。人类Seti的第一步是读取宇宙级别信息的能力。例如,使用射电望远镜,我们可以分析遥远的可居住行星。第二步是发展知识和技术来评估可居住的行星是否包含生命。第三步是向聪明的外星人宣传我们在地球上的存在,并试图在他们对早期信号做出反应时与他们接触。
我们的微生物Seti版本如下图所示。微生物读取宇宙级别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例如,蓝细菌可以读取来自太阳的可见光形式的电磁频谱部分(步骤1)。 这种生物现象称为向光性,例如,在植物朝向或远离太阳(或其他光源)时就会发生。

图片来源:作者
第二步对地球生命的发展至关重要。蓝细菌发展出了一种光合作用形式的生物技术(将水、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养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该技术将毫无生气的星球变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世界,或细菌圈。微生物的生命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过去的6亿年里创造了植物和动物。然而,细菌依然是地球上最占主导地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种细菌技术,光合作用一直为地球提供着能量。
第三步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微生物间的相互吸引与交流。如果其他星球的微生物共享碳基化学性质和新陈代谢(如DNA,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那么它们应该能够无缝衔接地整合到地球的细菌圈中。而相反的过程也是可能发生的。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小行星进入太空,并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孕育生命。或者,人类作为未来的宇宙旅行者,可以凭借人类微生物种群充当微生物传播媒介。
为了充分理解微生物Seti,我们需要理解进化意义上智能的概念。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细菌的智能,及其在人类和微生物Seti背景下的能力。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人类智能只是包括微生物和植物在内的广泛自然智能的一部分。
我们还需要重新评估作为智能文明标志的技术特征。根据物理学家Freeman Dyson的理论,技术先进的文明必然有巨大的能源需求。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在它们的行星周围建造宇宙巨型结构(称为戴森球)来实现,该结构可以从它们的宿主恒星捕获能量。因此,通过观察恒星发出的光是否被阻挡,来寻找这样的球体,可能是找到地外文明的一种方法。

图片来源:Stanford.edu
但是,如果确实很少有像人类这样的文明,那么寻找这种结构是没有意义的。取而代之的是,搜索作为宜居行星上微生物生命标志的生物特征可能更合适。
寻找地外生命的前进之路,可能是在行星大气中寻找代表生命的气体,例如氧气、甲烷或磷化氢,这些气体都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研究人员在金星大气层中发现的磷化氢是一个有希望的线索,但现在看起来令人怀疑,因为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检测到的信号可能是二氧化硫而不是磷化氢。然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努力。幸运的是,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升空后,它应该能扫描环绕恒星(除太阳外)运行的行星的大气层。
撰文:Predrag Slijepcevic,伦敦布鲁内尔大学;Nalin Chandra Wickramasinghe,白金汉大学
翻译:魏书豪
审校:郭晓
引进来源:theconversation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vashen.com)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607_1049237_taonews.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