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信息技术

北京冬奥会的新“看”法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很多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在现场观赛虽然可以零距离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但是观众首先要面对低温和寒风的考验。在家里看赛事转播舒服倒是舒服,可是观众又觉得这样无法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用担心,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观众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家里都能看得更“爽”。
自由视角技术,子弹时间技术,“自由视角”是如何实现的呢
  别让寒冷赶走观众
  如果在现场的观赛体验不佳,那么观众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在往届冬奥会中,曾经出现过因为现场太过寒冷,导致大量观众提前退场,媒体记者和志愿者因为手脚冻僵而难以正常工作的情况。
  在张家口赛区,场馆气温低至-10℃,甚至-20℃的情况也很常见。在这里,人的体感温度非常低,甚至有冻伤的风险。为了避免观众被寒冷赶走,负责“赛道环境营造及观赛环境保障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的团队,从2018年就开始进行一系列基础研究和设备研发。他们的目标是,在冰雪运动场馆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为广大观众提供较为温暖舒适的观赛保障,从而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
  新型材料来助阵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以人体的热调节作为理论基础,使用暖体假人模拟真人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将暖体假人置于不同的气象条件下,通过分析假人各个部位的表面温度和导出指标,判断人的热舒适状况。
  在热舒适保障措施的设计上,研究人员一方面注重应用新型功能材料,包括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柔性石墨烯发热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发热材料等;另一方面,充分考虑观赛区的实际场景和观众的观赛行为,对热舒适保障措施的形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
  看不见的取暖设备
  研究团队开发出兼具防风、保温和加热效果的高性能防寒加热服,在外衣整体保温性能提升的基础上进行再升级,对人体腹部、腰部等部位提供持续稳定的局部加热。另外,研究人员还在观众席的座位、扶手栏杆上做文章,把加热功能与这些场馆设施巧妙地结合。实验数据表明,采用上述热舒适保障措施后,人的体感温度至少可以提升10℃~15℃。同时,这些措施还具有起效迅速、调节灵活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除了现场的观众以外,这些成果也让场地内的工作人员,包括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和志愿者等全都受益匪浅,因为他们都要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热舒适保障措施真是雪中送炭呀。
  观众自己当“导播”
  冰球是冬奥会各项比赛中冲突性最强并且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可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观众无法到现场观看比赛。要是在手机或电视上观看冰球比赛时,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该有多好。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中,有一个重点专项——“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该系统的研发成功,让冰球迷的这个期待成为现实。这一系统采用“自由视角”视频技术,来展现冰球等冬奥会项目的比赛。观众通过电视、手机或VR设备观看比赛时,可以自己当“导播”,随时改变赛场的视角和位置,全方位地欣赏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
  “自由视角”是如何实现的呢?原来,在国家体育馆中的U型架上共架设了40台相机,总跨度达210米。通过三维重建和渲染,可以渲染出任意时长和帧率的精彩特效片段,相当于1200台相机同时拍摄拼接的效果。
  “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
  “自由视角”技术能够嵌入转播信号,可以从多个角度实时、三维地还原比赛细节。特别是针对冰球比赛,以重点镜头和氛围镜头为侧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冰球赛事独特的魅力。用户可以通过自主交互,连续改变视角和位置,突破传统的定点和被动的观赛方式,获得极佳的用户体验。
  无须特殊装备,也不用专门的带宽,只要手持一部5G手机,配上5G网络,冰雪发烧友就可以随时随地实现高质量的交互式观赛。与此同时,借助“子弹时间”技术,观众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凝固时空”,立体观看冰球运动员拼抢的精彩瞬间,或是花滑选手腾空旋转的唯美一刻。
  除了满足观赛需求、让冰雪项目更好看之外,“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技术对于裁判员判罚和运动员训练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这一技术可以随时生成360度画面,帮助裁判快速、准确地作出判罚;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教练和运动员多角度回顾训练和比赛中的动作细节,从而科学地提升成绩。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218_1064820_taonews.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