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航空航天

数字人的星际之旅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2021年6月17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往常一般,静默地矗立在广袤的蓝天与无垠的黄沙之中,但全国人民热切关注的目光却时隔5年再度集中于此。9时22分,屏息凝神间,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苍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踏上旅程,奔赴星辰大海。
  与以往的神舟系列相比,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延长到了90天,作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的第一批访客,他们向浩瀚深空的探索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突破不止于此。“大家好,我是小诤,新华社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视频里的女性眼波流转,表情生动,口齿伶俐,这张看起来与我们人类别无二致的脸由15位研发人员夜以继日地打造,历时3个月完成。她拥有10万根柔软飘逸的发丝、143根活动自如的骨骼、5000多个灵动的微表情,每一处细节都被精心打磨,这就是空间站的第四位成员——小诤。
  小诤是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腾讯互娱旗下NExT Studios工作室联合打造的数字人,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采访的“记者”。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那些渴望了解我国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工程的人来说,她的加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临场感”,无疑为航天重大项目的传播贡献了重要力量。
  身着蓝色航天服的小诤不仅拥有专业知识,而且言行举止高度仿真,能够扮演好记者的角色并进行多场景互动,为地上的人播报空间站的各种新闻。借着她的现场报道,我们能观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起居。小诤还可以轻易地克服太空生活的种种不便,在外太空也能如履平地,自由地漫游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国际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等,带领我们探索空间站的奥秘,大大丰富人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认知。
  金秋九月,西风送爽,远行的飞船载着我们的航天英雄返回地球,而按照计划,小诤还将继续进行她的太空任务。
  进入太空后的第五个月,小诤从视频中向观众打招呼,她的背后,极目之处尽是大片开阔荒芜的红色土地。2021年11月7日,她站上了这颗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红色星球,和“祝融号”探测器沿着“天问一号”降落地——乌托邦平原漫步。她借助遥感影像,在火星表面追踪它的过去,将火星的历史与现状娓娓道来。跟随着她的视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广袤的平原上可以看见陨石撞击地表留下的陨石坑,天空也会偶尔被陨石划破,地上卷起可怕的龙卷风,漫长的岁月里古老的阿拉伯台地饱受摧残,太阳系最大的峡谷——水手峡谷就像一道巨大的疤痕……站在太阳系最高山脉——奥林匹斯山上俯瞰,独自工作的探测器显得孤单又渺小。
  小诤的出现得益于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工作、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跨界应用,而她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成果落地的更多可能性:它既可以像洛天依这类虚拟偶像一样在舞台上进行唱跳表演,也可以像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合成主播一样从事新闻播报,还可以同抖音的柳夜熙一样成为一个会捉妖的虚拟美妆达人,甚至可以像小诤那样投身于航天事业、探索宇宙空间并进行科普宣讲……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我们也许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小诤”出现在各行各业中,他们或提供娱乐服务,或承担社会责任,或延伸我们的感官,让人类得以窥见深空与深海。
  我们的征途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当人类尚未能够亲手触摸头顶星空之时,处于虚拟和现实交界的数字人将代替我们的眼睛向辽阔的宇宙投去好奇的一瞥,代替我们的脚踩上世界边缘那片未曾涉足的土地,踏上惊奇的星际之旅。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610_1070391_taonews.html
Baidu
map